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增高。因此,肺结节的临床处理与决策逐渐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之一。患者也为检查出肺结节而纠结。除了初诊时根据影像特征判断良、恶风险并选择进一步检查外,随访是常用的方法。用什么工具随访、随访频率如何以及随访监测到多长时间为止,是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实际问题。
目前公认的肺结节的定义是:边界清楚的、影像学不透明的、直径≤3cm、周围完全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单发或多发的肺部结节,不伴肺不张、肺门肿大和胸腔积液。依据在CT下肺结节能否完全遮盖肺实质可将肺结节分为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而后者又可细分为纯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依据结节的大小以8mm为界,将≤8mm的肺结节定义为亚厘米结节。将直径>3cm的病灶定义为肺部肿物而非结节,根据既往研究,这种直径>3cm的肺部肿物通常为恶性。
也就是说,根据结节密度不同,结节分为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及磨玻璃密度结节,密度不同,结节的恶性可能也不同。肺结节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炎症、遗传、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系,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或体征,有时有咳嗽、咳痰,偶有咯血等。肺结节广泛侵犯肺时,可出现胸闷、气急,如果是晚期肺癌则会有晚期肺癌的表现,如消瘦、转移等。
那么哪些因素使得肺结节危险度高呢?以下做出一些总结:年龄越大,肿瘤的可能性越大;有吸烟史的病人肺内的结节肿瘤的可能性增大;以往有过胸部肿瘤病史的病人,其肺部结节可能为肿瘤复发;结节越大,肿瘤的可能性越大;结节周边有毛刺提示肺癌可能;肺上叶的结节比下叶的结节更可能是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