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今年35岁,体型肥胖,午餐前及晚餐前常出现明显的饥饿感,且伴有头晕、心慌、出汗等表现。到医院做糖耐量检查,显示服糖后2小时的血糖为9.8毫摩尔/升,胰岛素峰值水平升高明显,高于空腹胰岛素水平10倍以上;其他检查提示存在高胆固醇血症;腹部超声发现有脂肪肝。最终小王被诊断为糖耐量异常、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脂肪肝、肝功能异常。临床中这种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的病例很常见。
人体内源性胰岛素是胰腺中β细胞分泌出来的一种激素,可以影响葡萄糖被组织、器官摄取和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如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形成肝糖原,进入肌肉形成肌糖原。此外,胰岛素还能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并抑制其分解,减少糖异生(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等,在维持体内血糖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胰岛素抵抗是指人体肝脏、肌肉、脂肪等细胞上的胰岛素接收器出现了问题,导致对胰岛素反应不灵,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中形成糖原储存起来,而是随着血液流向全身,需要超量胰岛素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通常认为,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中起主要作用,是预测发生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但糖尿病的发生除了胰岛素抵抗,还需要有胰岛素分泌的缺陷,否则人体可以通过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代偿这种抵抗,维持血糖稳定,临床上可以见到很多胰岛素抵抗的人并未发生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证据表明,除糖尿病外,糖耐量异常、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黑棘皮症等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部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及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也存在胰岛素抵抗。
诱发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包括:1.遗传因素,如胰岛素结构异常、胰岛素受体底物的基因突变等。2.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白色脂肪组织释放游离脂肪酸及脂肪衍生蛋白影响胰岛素作用。3.疾病因素,如长期高血糖、高游离脂肪酸血症、激素异常等。4.内分泌紊乱,如瘦素抵抗、脂联素水平降低、抵抗素水平增加等,均可以导致胰岛素抵抗。此外各种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衰竭、肝纤维化等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也相关。
胰岛素抵抗在防治方面,首先要积极控制体重,并定期做体检,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情况,避免糖尿病的发生。已经存在胰岛素抵抗患者可以考虑应用药物治疗,如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等。对于已经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实施个体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