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女性朋友在关注她们的乳腺健康,尤其关注她们是否为乳腺癌的高危人群。那么前哨淋巴结的概念在1993年被Krag DN引入到乳腺癌治疗中,您详细地介绍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肿瘤有一个原发灶,它先在某一个地方落地生根,之后会往淋巴转移。有两条转移途径,一是淋巴转移,另一个是血行转移。
血行转移直接入血,到全身各处。淋巴转移的途径是局部的转移,但乳腺癌淋巴结的转移是分级的,一步一步的,是转移到第 一站淋巴结,第二站淋巴结,第三站淋巴结。
如果病人得了乳腺癌,就把原发灶和所有的淋巴组织全部清扫掉,但是淋巴是整体回流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比如腋窝的淋巴结,它不光引流乳腺,还引流上肢、背部,一旦把腋窝都拿掉,上肢的淋巴回流也会受影响,所以上肢就会肿。做腋窝淋巴结清扫,要全部拿掉的话,手术创伤比较大,容易损伤到一些神经、血管,所以术后的并发症比较多。
淋巴结转移是分站的,一站、两站、三站。大部分情况下可能只集中在第 一站,清第二、三站的淋巴结,就没有那么大的意义,这就引入了前哨淋巴结的概念,前哨,哨兵的意思,起到一个保卫的作用,就好像排头先锋一样。
就是肿瘤细胞先往腋窝转移,遇到第 一个淋巴结,战士在哪里,就搏斗一下。如果这个地方有搏斗的痕迹,就知道有可能会发生腋窝转移,这时候再做腋窝清扫,后面面临的那些并发症,可能就还值,等于避免了一个比较大的可能性转移。如果还没到第 一站淋巴结,就是还没有哨兵搏斗的痕迹,这个时候就可以不做腋窝清扫。
在临床上,怎么引入前哨淋巴结这个概念?其实开始的病人都是一个标准的手术,乳腺全拿掉,腋窝淋巴结全拿掉,后发现其实有70%的患者腋窝是没有转移的,尤其是现在,因为分期会越来越早,这个比例可能还在提高,也就说70%的病人腋窝清扫是白做的,带来的上肢水肿、麻木、神经损伤,其实可能都是不必要做的,但术前怎么来判断它?没有办法判断。所以现在用这种比较微创的方式,叫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方式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