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PET-CT显像检查中是否能够尽可能的发挥PET和CT优势互补,是提高整体诊断效能的关键所在。一方面,18F-FDG显像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阳性检出率并不理想,尤其是在分化较好或细胞中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表达增高的部分肝癌和少见的透明细胞癌中,18F-FDG显像阳性率或灵敏度并不高。
同时,18F-FDG双时相或延迟显像在提高肝癌诊断效率上的临床价值也有限。目前公认的是PET-CT显像的优势在于评价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优化治疗方案、探测肝癌的肝外转移病灶和评价肝癌局部治疗后疗效等方面,并初步为临床所认同。
另一方面,功能性影像学的研究证实,血供的变化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直径2cm以下的肝细胞癌中,大部分的病灶动脉血供多于周围的肝组织,而门静脉血供显著减少或消失,肝癌的这一病理生理特点已经成为功能性CT研究早期肝细胞癌的重要理论基础
PET-CT显像由于整合了PET代谢显像与多层CT诊断信息,使PET与CT两者各自的优势得到加强与互补,综合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单纯,18F-FDG显像或单纯多层CT,特别是近年来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和CT功能成像在肝脏病变中的应用,使得CT诊断技术在肝内结节的定性诊断和早期小肝癌的检出等方面有了较大进展,这无疑对肝癌PET-CT显像综合诊断效能提高有较大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