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一大早,张伯礼院士冒着严寒,从天津驱车来到北京。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剧场里来自全国高校、媒体和疾控部门的新闻工作者、卫生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者翘首以待,期盼着他在第十五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的主旨演讲《中医抗疫的文化自信》。
图1: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主任李希光主持大会
张伯礼:人民才英雄
张伯礼院士演讲前,大会组委会向他颁发了“人民科学家”的奖杯。张院士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胡钰手里接过奖杯后说,“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我的工作就是看好病、教好书,千万不能当成一世英雄。”
图2:来自武汉的学生代表向张伯礼院士献花
张院士介绍道,此次疫情全国500多万医务工作者在一线参战,湖北省50多万医务工作者参战,还有驰援武汉的4.2万医务工作者。基层的干部在严格大排查的时候,武汉分了一万多个网格。武汉很多老小区没有电梯,基层的干部、志愿者和警察共同排查,逐门、户、栋排查,排查出来后放在隔离点,用了10天的时间、3次排查,遗漏的几乎没有了。这是我们打胜仗的原因。武汉有一句话“宅在家里也是贡献”,以实际行动来落实隔离的政策,这种严格隔离就是非常管用的。
“如果武汉不封城、全国不是一个武汉,是若干个武汉,那种结局不可想象。“回忆起当时的武汉,他很感慨:“一千万人的城市封城意味着很多的事,全部都得停,生产停、交通停,很多人无法回家过年,近在咫尺不能相见,一隔离就是几个月。封城降低了96%的感染机率,如果不采取这些措施,就不是一个武汉,而是若干个武汉。这是取胜的第一招。”
他说,全国新冠死亡率是5.5%,如果把湖北省刨除了,全国死亡率0.9%。武汉人民是实实在在真的牺牲,为新冠肺炎病情的治疗提供一手经验,经验传到全国,全国的疫情才被控制,给世界争取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在武汉最困惑的时候就是什么时间看到拐点,看到拐点就会看到希望。3月18号武汉新增病人清零,疑似病人清零是最高兴的一天。那天恰恰是我的生日,4月26号最后一个病例出院,”张院士说。
图3:张伯礼院士发表主旨演讲《中医抗疫的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文化平常不显山不显水,甚至我们认为自己的文化可能有点落后,不像西方文化那样时髦。但中华文化融在中国人民的骨子里和血液中,到了关键时刻迸发出的力量,显示出的威力排山倒海,地震山河。这次真的体现了中国人民是英雄,健康宣传和普及可以听进去,并且可以落地执行,才保证了这次疫情抗疫胜利。一个半月阻断疫情,两个半月胜利在望,三个月的时候打道回府了,整个武汉清零了,没有一个疑似出现的病人,”张院士说。
“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人民大于天,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救治每一个患者。只要是中国人,只要受过中国文化的教育,这些都在我们的骨子里体现出来。礼让、和谐、团结、诚信、仁爱,这些文明的积淀五千年来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骨髓里,这是潜能。我们几千年的儒家文明多么值得珍惜。”张院士总结道。
向波涛:后疫情时代开展科学普及,加快提升健康素养依然任重道远
图4:向波涛书记在第十五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上致辞
“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持续不断的健康科普工作变的尤为重要。全媒体传播时代,专家、医生成为健康科普宣传的主力军,他们在互联网新媒体空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展科普活动,精准发挥专业优势,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在这一次的科普抗疫过程中也显露出我国卫生健康素质教育仍然不够深入。公民卫生健康素养水平距离健康中国的要求还有差距。后疫情时代开展科学普及,加快提升健康素养依然任重道远,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表示,清华大学作为党和人民寄予厚望、给予大力支持的高校,在健康中国战略这一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下,必将以服务人民生命健康为已任,充分发挥在学科、科研、人才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致力于为健康中国发展应对全球风险挑战贡献力量。今年4月,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的成立也离不开跨学科平台基础,健康传播大会便是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支撑。以李希光教授为代表的健康传播团队在乙肝、艾滋病、控烟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多年耕耘,为清华大学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国家公共卫生现代化建设、关注人民健康福祉的学术品牌和跨学科实践平台。
柳斌杰:“智慧”就是做别人没有想到做的事、去做别人想到但不敢做的事
图5:柳斌杰院长在第十五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上致辞
“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担当?就是要在别人没有想到的时候你想到了,别人不敢做的时候你做了。新闻工作者是我们时代的记录者,也是我们国家的建设者和文明进步的推动者。”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进一步介绍说,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坚守初心、承担使命,以对国家情怀和责任担当,做好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坚持新闻立院的同时,非常重视新闻传播的各个领域,在市政、经济、文化、社会、健康、科学、国际、财经、国家形象等方面都有专业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新闻传播人才。尤其是在当下,我们将更好地为健康中国的战略服务,带领同学们学习新闻传播的知识,注重培养健康传播方面的专业人才。
毛群安: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健康传播’是技术含量非常高的一个专业,是科学和艺术在巅峰上的‘握手’。健康科普最难的就是疾病预防的科普。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图6:毛群安司长在第十五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上致辞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司长介绍说,国家卫健委与清华大学在健康传播领域的密切合作,充分发挥了清华大学和部委共建的机制。健康中国的路径就是共建共享,要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不断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全人群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仅仅依靠卫生健康部门不行,需要全社会各个部门的联动。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通过健康科普让大家都终身学习卫生健康知识技能。
王凯波:信息凝聚信心,知识启发态度,态度影响行为
“健康传播是整个系统有效协调,有机运转的‘利器’。信息流和价值流同步,科学正确将科技、信息、知识和方法传播出去,利用信息凝聚信心,知识启发态度,态度最后影响行为。”
图7:王凯波院长在第十五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上致辞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副院长、党工组组长王凯波介绍说,今年4月2日,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成立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因此也被赋于特殊的时代使命,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服务社会,服务人类为使命。学院成立的基础是清华大学在公共卫生与健康领域以及相关学科多年的积累,以李希光教授为代表的涵盖了医学、社会、新闻学等跨学科的清华大学健康传播团队,立足学科实践与发展,聚焦公民的健康素养提升,健康行为的改善等议题,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形成了学术、政策、媒体、产业等多边互动机制和架构。
大会还颁发了2020年度“中国健康传播好作品奖” 和“中国健康传播十佳论文奖”,举行了2020年度中国健康传播十佳论文学术研讨会。
与此同时,大会还设置“关爱职场女性:免疫的魅力与迷思”、“企业传播和信任塑造:后疫情时代下医疗健康传播趋势和思考”、“中国城市改变糖尿病优秀案例”、“疫情防控的科学传播”四个发布环节,与会来宾分享了业界的探索经验。
图8:第十五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与会嘉宾共做“微运动”
第十五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由清华大学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卫生部)于2006年共同发起,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等主办。本届健康传播大会出席的嘉宾分别是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求是杂志社原副总编辑、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润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胡钰,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副院长、党工组组长王凯波,天津中医药大学文化与健康传播学院院长毛国强等。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主持大会。
历年来,大会始终秉承着“倡导健康行为、共创健康社会”的宗旨,吸引了来自政界、医药界、学术界、媒体界、企业界的数百位领导、专家、学者、记者积极参与交流,成为公共健康领域最具权威的品牌盛会。
健康传播,任重道远。39健康作为中国互联网百强榜中唯一健康平台,以“让天下人更健康”为使命,提供专业、完善的健康信息服务。历年来也有优秀作品入选和获奖。《六大“疑凶” 谁杀死了王浩?》(作者王小楠)获评2012年度中国健康传播好作品三等奖、《冬季慢阻肺高发 日常警惕三症状“嗽、痰、促”》(作者辛欣)获评2015年度中国健康传播好作品专项奖、《免疫力强不会生病?崔玉涛:不,生病才会免疫力强》(作者王潍)获评2018自然健康传播奖、《医生,我宁愿死,也不得中风!》(作者叶芳)入选《2019年度中国健康传播大会好作品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