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乳还是保乳,这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年仅28岁的小丽正面临这样的选择。
半个月前查出乳腺癌后,小丽所有的生活节奏都被打乱了,因为肿瘤过大,医生给她提供的方案是,切除一侧乳房。
她下意识摸了摸胸口,想象自己两边不平衡的样子。
“我无法接受切掉乳房,医生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医生无奈地摇摇头。
在家想了三天,最后小丽还是向命运低头,“乳房没有就没有,保命最重要。”
切乳保命,这是很多人最终的答案,但在医生眼里,两者前后并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
在中国,最让女性惶惶不安的癌症,当属常年位居女性恶性肿瘤榜首的乳腺癌。据卫生部疾病预防的年报数据显示,每年中国的乳腺癌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占到全球的12.2%和9.6%,且近些年,不少年轻人频频“中招”。
想保命就得切乳?其实也未必
长期以来,乳腺癌的常规治疗方式就是乳房切除术。一刀切,真得能永绝后患?且不说预后效果如何,对于女性患者来说,切除乳房,无疑会对身心造成巨大创伤。
“我站在手术室里,看着她右侧的乳房被整个切除。我抬手看了看手表:9分钟。医生用刀剖开的胸腔位置,徒留下一个巨大的洞……”这是一位患者家属的自白。
在手术后,他的爱人将要永远失去乳房。
《柳叶刀·肿瘤学》曾针对中国范围进行过调查,数据显示,国内乳房切除术占到原发性乳腺癌手术的88.8%,近9成的中国乳腺癌患者因肿瘤被切除了乳房。而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Mehra Golshan博士称,仅有3成左右患者会根据需要做了切乳,有6成患者则是接受了保乳手术。
专家表示,中美癌症治疗差异最大的不同点,是患者发现的时间不同,在中国患者一旦诊断出乳腺癌,大多为中晚期。当然,也存在不少患者有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切除得越彻底,癌症就可“连根拔起”。
专家坦言,乳房切除不再是治乳腺癌唯一手段。
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卫燕医师介绍,目前除了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还可尝试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化疗等方法。
放射治疗:可以更精准地作用于肿瘤部分,对其他组织器官的损伤较轻。
内分泌治疗:副反应最小,且疗效佳。但并非人人适合。
化疗:通过将药物注射至体内,达到杀灭癌细胞的作用。副作用大,容易引发全身反应。
女人失去乳房后,对生活有哪些影响?
杨三(化名)是位短发精干的女人,以事业为中心的她,常常忙到一两点才睡。沉重的压力让30岁的她患上了乳腺癌。在进行手术前,医生曾咨询过她的意见。
“我孩子都生完了,哺乳期也过了,切吧。”杨三坚信想让癌症不复发,就要彻底切除。医生想让她再考虑一下,问问配偶意见。杨三声音高八度:“这用商量吗?我的乳房我还不能做主了吗?“
杨三切除了乳房,术后也并未做乳房重建。丈夫一直不满当初为何明明能保乳,却一意孤行不与他商量,如今二人时常吵架,夫妻关系也越来越紧张。
同样患乳腺癌的美玲,在手术后,则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美玲(化名)今年35岁,6年前因诊断出乳腺癌进行了左乳切除术。她听从医生的意见,植入了假体,使两边看上去对称些。
美玲还记得,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内,她都能感觉到胸前那一团异物感,那个时候她情绪不稳,看镜子时,感觉自己像个怪物……
“即使乳房重建了,我也长时间没有走出阴影。”美玲的人造乳房一直处于肿胀状态。
手术切除后,生活的重建,也是治疗阶段的过程。无论当初因为“求生意志“多么坚定,当病人的角色慢慢褪去,你才会意识到,失去身体的一部分有多重要,那种残缺感,腐蚀着患者的潜意识,也腐蚀着家人、爱人的同理心。
残缺的身体,让她们陷入自己无法面对自己,伴侣不接纳自己,自卑心理循环往复。有太多人在术后,没有再与爱人亲热过。这个障碍源于对方,也源于自己。
对于乳腺患者来说,家人、爱人的一句鼓励和关爱,都是她们获得安全感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参考资料:
[1]《中国近9成乳腺癌患者被切乳而美国仅3成》.环球网.2017-04-20
[2]《卫燕:乳腺癌没那么可怕》.环球网.2016-04-15
[3]《拯救乳房:乳腺癌患者的生死博弈》.三联生活周刊201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