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科研 >

校园倡导少用电子产品好

2020-09-10 12:44:06来源:北京日报

上学带好小记事本,老师少留线上作业……新学期开始,北京部分中小学重提“用笔沟通”,市教委也建议教师、家长,敦促孩子每日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倡议一出,点赞频频。

一个小建议引发广泛共鸣,正因其直击当下一大问题:教学电子化。远程授课、线上教学备受追捧,视频打卡、APP做题司空见惯。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也基本是通过微信群。纵观如今中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满目皆是电子屏。即便需要纸质作业,也得家长先从线上群里下载打印。有家长无奈慨叹:文房四宝已从“笔墨纸砚”变成了“平板、电脑、手机、打印机”。

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教学确实是潮流。它丰富了现代教学的样式,拉近了空间距离、缩小了地域差异,标准化和便利化程度大大提高。但过度的电子化,也产生了明显的负面效应,首当其冲就是视力伤害。如今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过半,与过早过多接触电子产品直接相关。而更深远的危害在于,“网来网去”缺失了提笔写字、圈画重点、翻书阅读等线下体验。过来人都知道,这种过程感参与感看似普通,但对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建立缜密思维方式大有裨益。此外中国素有“字如其人”“见字如面”之说,笔墨间的交流蕴含着更细腻的感情,那种文化感知、情感碰撞远非几个单纯的字节所能传递。

电子化教学弊端集中出现,促人抓紧反思。线上教学时长多少为宜,线下作业什么形式合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是否有不同的方案,这些都需要全面评估。这并非开倒车,而恰恰是实事求是的表现。要知道,无论跨入哪个时代,应用什么技术,教育的终极目标都是帮助孩子们的身心更好地发育成长。大家高度认同让学生更多使用纸和笔,正是希望能将某些已经走偏的做法“拽”回来。在笔墨书香中,引导孩子懂得什么是踏实、什么是传承,细细体会书写之乐、文字之美。

桌前端坐,描红习字,朗朗读书——这是中国人开蒙的初体验。回归好的传统,让静心书写研读成为新一代的好习惯,这些“网络原住民”的未来会更精彩。